编者按: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榜样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向上的力量;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他离我们并不遥远。校园网特推出“身边榜样”专题,弘扬榜样精神,凝聚发展力量。本期讲述三峡大学第十九届“十大杰出青年”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团队的故事。

三峡大学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团队是为满足党和国家重大现实需要而组建的科研教学团队。该团队成立于2011年,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曹大明教授领衔,主要成员8人,汇聚了学校包含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内的多名高层次人才。其中教授3人(曹大明、岳小国、李虎),副教授1人(黄祥深),讲师4人(李超、周慧慧、皮泓漪、周红英),均具有博士学位。
团队及团队人员,创造了三峡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多个“第一次”或“首次”。第一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首次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嘉奖,第一次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首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结题鉴定优秀等级。
立德树人 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的探索者
自成立以来,团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自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科研、实践育人的全过程,自2012年以来探索实施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014年受到国务院表彰,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团队走上授课一线,承担了少数民族预科生必修课《大学语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生基础学位课《民族学理论》《民族学研究方法》《民族学研究前沿专题》及专业核心课《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专题》《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等课程教学工作。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因材施教,探索实践了民族学硕士研究生“三同四结五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院学生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及以上论文20余篇;指导研究生获科研课题5项;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励;毕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单位较好,一批优秀毕业生迅速成长为政府部门的中坚力量。

团队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要求,以“田野思政”架起专业实践和思政教育的桥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团队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周慧慧博士、李超博士、曹大明教授分别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带领学院研究生前往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宜昌市五峰县栗子坪村、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把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将爱党爱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于专业实践之中,培养学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求索创新 当中华民族认同研究的追梦人
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进程、实践动力两大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民族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特色和优势。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出版了《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武陵文库》等一系列丛书及著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项,人均1.5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人均2.5项,纵横向科研经费600余万元。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湖北省和国家民委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人均1项。其中,曹大明教授学术专著《重塑“畲人”:赣南畲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2014年正式出版后,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2016年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获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年奖,填补了三峡大学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领域的空白。

立足地方 做服务社会的耕耘者
团队近年主持或参与国家民委、省市县政府部门等机构委托项目多项,内容涉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等,团队成员撰写或参与撰写了《台湾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认同调查研究》《武陵山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调查研究》《武陵山区民族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查研究》《五峰县最美乡村建设》等报告,多项成果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采用、签批,有力地推动了武陵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乡村振兴。
在曹大明教授带领下,团队依托湖北省和宜昌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为中心,对宜昌市西陵区环城北路得胜小区、大学路社区等社区以文化氛围营造、活动开展、日常管理等为抓手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撰写了系列调查报告,得到省、市政府领导高度关注;依托文旅部民族民间研究中心武陵地区研究中心,组织或参与唐崖土司、万里茶道鄂西南段、广西花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调查等社会服务项目,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团队及团队成员因在唐崖土司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获湖北省人民政府嘉奖;依托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三峡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编《宜昌市点军革命老区发展史》《三峡文化研究》等文化丛书,联合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首届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承人研修班”,通过搜集、整理、编撰相关著作和举办传承人培训班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地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