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马国贞 雷勇)4月25日,三峡大学收到枝江市问安镇人民政府发来的感谢信,感谢学校生态水利科研团队发挥自身科研优势,自筹经费为万水桥村乡村堰塘水进行生态修复,把臭水变池清水,为万水桥村乡村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
近期,水利与环境学院生态水利科研团队,多次对问安镇实地调研,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与镇、村、农户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到该村存在水体污染的情况。经过综合研判后,制定了治理方案,并用自主研发的“黑臭水体原位GCR生态修复技术”,自筹经费在万水桥村实施的乡村污水诊治——乡村堰塘水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该项目从进场到完毕共20天时间,完成了从黑臭到清澈见底的彻底改变,把两塘臭水变成两池清水。
治理前,金水塘以氨氮污染为主(农村生活污水点源污染),修复前水体总氮浓度约为3.0 mg/L,水体总磷浓度约为0.9 mg/L,水体呈黑褐色,透明度约为0.1 m;富水塘以硝氮污染为主(农业面源污染),水体总氮浓度约为12 mg/L,水体总磷约为1.1 mg/L,水体呈深绿色,透明度不足0.1 m。经过10天的GCR设备原位修复后,金水塘水体已清澈见底,达到了Ⅲ类水质标准;富水塘水质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水体日渐清澈。
此次污水治理活动得到了宜昌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宜昌市生态环境局,民建宜昌市委会,枝江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等单位的广泛关注,给予了高度评价,上述单位表示将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及河湖治理中列入推广技术应用。
据悉,该技术在2022年初发布样机应用以来,由于具有在原位不清淤、不换水、不撒药治理水体的特点,并在10-15天内实现浊水(藻类水体)向清水转换,2米水深清澈见底,受到了中新网、网易、光明日报等10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并进入学习强国平台推广学习,也被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列入重点推介成果转化技术。研发团队近期还在武汉、宜昌多处城市河湖和乡村堰塘水体得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