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 郑岚)双碳目标背景下,湖北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湖北绿色发展的战略之举,也是湖北船舶制造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的重要承载。如何抢占船舶制造转型升级新赛道,助推湖北绿色智能船舶千亿产业?省政协委员、三峡大学教授陈述提交提案建议,立足湖北船舶制造产业先发产业优势,多措并举、谋定快动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

他建议,集聚发展,加快传统产能升级改造。在宜昌等地高标准打造船舶工业园,新能源船舶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维保基地,设立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引导产业进区入园,扶持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同频共振式的协同技术改造。
招大引强,壮大船舶制造产业链。依靠三峡集团和重点船舶企业,联合招商引资,吸引更多船舶制造及其他关联企业落户。在宜昌等地加快建设航运服务、航运数据、船检保障、航运人才中心,招引一批航运领域的行业巨头来鄂设立总部。
抓紧拓展应用场景,加强示范引领。实施“湖北省新一代航运系统创新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内河绿色智能航运试验场,在清江、丹江口等封闭水域开展“零碳”技术试点。支持武汉、宜昌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市州,打造新能源船舶动力升级的标准输出地、技术创新地。重点聚焦客渡船、观光旅游船、短途运输客船、区间运输货船,研发各种场景新能源船型,重点布局清江画廊、两坝一峡等水上旅游精品航线,推广精品成熟方案。总结形成可学、可信、可鉴的绿色船舶方案库,为“电化长江”提供新能源船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