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一张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荣誉证书颁发到了汪鋆植的手中,他所主导的创新成果“天麻——海棠生物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
创新成果的取得与汪鋆植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汪鋆植长期从事食药两用植物和菌物资源活性成分分析、活性评价和开发应用研究。经过不断的科研攻关,在湖北海棠、木瓜、天麻、葛根、桑黄、硫磺菌等食药两用资源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助推地方产业扶贫。

汪鋆植教授在野外工作
武陵山区位于华中腹地,曾是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素有“华中药库”之称。为振兴土家族医药产业,充分发挥科技扶贫和区位的优势,因地制宜,汪鋆植特意将潜心研究的食药两用植物和菌物取材选自了该区域。
汪鋆植在科技扶贫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产业链全局视野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资源赋予药材种植、转运、加工、产品开发、功效发掘开拓等方面。
对武陵山区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家族贫困户,汪鋆植科研团队通过微信群,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帮扶。在国家推进“长江大保护”之际,为解决一些药材的传统种植方式对环境资源过度依赖的问题,例如天麻的种植,需要砍伐大量木材,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开发出“天麻无伐种植”技术。该技术实现了“长江大保护”与土家族药农脱贫兼顾与和谐发展,并获得2019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汪鋆植说,心中有人民,自己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和自信,攻克技术难题。

在推动土家族医药产业发展中,汪鋆植更注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先后推动23种土家族药材入选《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发明专利13项,并创建了湖北省土家族医药研究所,用科技打通药材产业链中的堵点。
为打破药材产地加工的限制,汪鋆植的科研团队对道地药材木瓜产地加工不断探索,建立了符合药材管理新要求的木瓜产地鲜切技术规范,得到药品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汪鋆植不遗余力地谋求与各类企业合作,转化应用发明专利,主导或推动的土家族医药产业综合产值逾12亿元。
经过潜心研究,汪鋆植发现湖北海棠具有较强保肝、平衡雌激素等多种特色作用,利用海棠的这些特性他转化发明专利授权5个项目,与稻花香酒业集团、人福药业、恩施硒海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开发出了海棠茶系列、海棠酒系列、海棠护肤品系列等多种新产品,拉动了海棠茶这一土家族传统产业一点点复苏,一年年重振。伴随着辐射面逐渐拓展,种植加工户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汪鋆植科技扶贫理念大道至简,不局限于小惠,而是着眼技艺长远。

海棠酒、海棠茶、海棠护肤品等系列新产品
“施茶”是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海棠茶是土家人传统施茶用的茶,汪鋆植爱海棠茶,更爱土家人“施茶”所蕴含的“博爱”精神。他爱武陵山区这块土地,爱这里的人民,他总有一种使命感在催促着他不断奋进。他矢志不渝地探索着传统医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传承和创新,致力于武陵山区药材产业的深度开发,他期待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